💡如何建立人脈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涯?富蘭克林有解答
影響力教練:Askats.Yang
「要如何在職場上有比較好的人際關係?」
「請問我現在的情況是不是該找其它工作了?」
「上班族時間有限,該怎麼學習才能更有效率呢?」
這是我在課堂或講座中最常被問到的幾個議題。
如果上述狀況也一樣困擾著你,那麼我想與你分享關於班傑明.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(1706~1790)待人處事的幾個故事,
恰好與決策、學習與人際關係的應對原則有關,或許可以有些不同的思維。
眾所皆知,富蘭克林不僅是位卓越的科學家、外交官、出版商,還創辦了常春藤名校──賓州大學。
同時,他也是位發明家,發明了避雷針、遠近視兩用眼鏡、里程表等,他甚至還是一位作家,曾出版超級暢銷的《窮理查年鑑》。
因對於推動美國獨立,有著傑出貢獻的政治成就,讓他被公認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。
在不同領域都有著優秀表現的富蘭克林,其多元身份放到現在來看,可說是個博學多才的斜槓人物。
那麼 200 多年前的他是如何處理這些狀況的呢?
🌈想讓人喜歡你?給人機會幫助你
我們常認為要獲得別人的認同,與對方成為朋友,應該是盡力去幫助對方,甚至是懇求對方。
不過,富蘭克林贏得友誼與尊敬的方式卻頗有創造性,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問題,還一併獲得了對方的好感,
他的方式是:請對方幫一個小忙。
富蘭克林在當選州議會秘書後,一位相當具有影響力的議員總是反對他。
後來富蘭克林知道這議員有一本珍貴的書,於是寫信請教是否能借這本書看幾天,沒有想到對方還真借給了他。
後來兩個人還因此事成為了好朋友,這位議員後續還主動幫了富蘭克林許多忙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
心理學家稱這是一種「心理混淆」的現象,也稱「富蘭克林效應」。
因為,當人們幫助了一位本來不那麼喜歡的人,大腦會產生了矛盾,
就會開始說服自己「這人其實也是不錯的」,讓心理與行為逐漸調整為一致。
大多時候人們並不習慣開口請別人幫忙,而富蘭克林的方式讓我們知道,讓別人有機會幫自己一個小忙,其實更能拉近彼此的關係。
🌈有各種選項,該選哪個最有效益?正反表列思考法
富蘭克林有位朋友叫約瑟夫.普利斯特里(Joseph Priestley),當時普利斯特里煩惱著該不該接受某份工作機會?
特地寫信請教富蘭克林,請問他是否能給點建議。
後來富蘭克林回信建議用「正反意見表列法」來引導最終的決定。
方法很簡單,先在紙上畫出兩個欄位,然後在左欄寫下正面接受的理由,右欄寫下不接受的理由。
寫好之後,在每個理由上給予一個重要性的加權值,權衡兩欄理由的重要性並逐一分析後,最後剩下的理由哪邊多,你就選擇哪邊。
在關於決策理論的書中,常常能讀到類似的方法。富蘭克林將它取名「道德或審慎代數」(Moral or Prudential Algebra),
用來比較各種選項和做出選擇。以現在的決策科學來看或許不夠成熟,
但也不失為一個解決選擇難題的邏輯方法,讓人有機會檢視各種選項的重要性再做最終決定。
🌈忙碌的工作,如何成長?每周 5 小時的刻意學習
富蘭克林 12 歲就到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,開始學習印刷術,因此很早就離開了正規的學校教育。
在這段青少年期間其實並沒有展現特別的天賦與才能,不過當他 84 歲離世後,卻是世人公認成功的政治家、企業家與發明家,顯見他在成年學習這段時間的投入與努力。
富蘭克林的方式是每天持續花上大約一個小時進行刻意學習,即每個工作日固定投入一小時的學習。
累積下來,每周就有五小時,後人稱為「富蘭克林的 5 小時法則」。
如同上班族般地過著繁忙的每一天,而富蘭克林則堅持抽出時間進行學習。
方式包括:要求自己早起與寫作、設定與追蹤個人的成長目標、每天自我提問的反思,
他的口袋中常裝著一本筆記本,記錄自己的言行優缺,以每日反省的依據。
習慣結交共讀的同好,拓寬思維的交流也為他的學習成果立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刻意、持久地學習與反思,都是我們可以模仿的思維習慣。
富蘭克林一生有著許多光環與頭銜,畢生成就等同於許多傑出人物的生命總和,但不能忽視他同時也是個努力與好學的人。
當我們面臨有關重大決策、學習方式與人際關係等難題時,不妨回頭參考一下這位被譽為「美國第一個偉人」的生平事記,不僅有所啟發,也能進一步追求更美好的自我實現。
【關於Askats與人資主管UP學】https://goo.gl/UpmJGh
歡迎加入【人資主管UP學】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skats/ (按讚並追踨最新文章) ,就可以收到職場中實用的學習觀念與經驗,讓我們一同有技巧的作出改變,升級自己的影響力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