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於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:企業中:想推動一場成功的腦力激盪,請先避免這2件事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2134
腦力激盪(brainstorming, 也稱頭腦風暴),從1950年代時由廣告人艾力克斯.奧斯朋(Alex Osborn)提出後,60多年來幾乎已成為創意發想技巧的代名詞。
這個激發創意的方法鼓勵人們儘可能地提出一切想法,並依照下列所提的四個原則進行討論,讓與會者的創造性思維能不受抑制地暢流:
- 歡迎耳目一新的點子(鼓勵天馬行空)
- 追求大量的點子和意見(量大就是美,先不談品質)
- 為他人提出的想法,結合新的改善(搭別人的順風車)
- 不對上述點子作出評論(不急著批評也不急著讚美)
然而,看似明顯易懂的創意發想活動,卻不常在組織內成功推行,因而有些觀點認為這個集思廣益的創意技巧,實際上並無法結合實務問題進行思考,或只是浪費眾人的時間,任由一些擅長表達的人主導了會議的討論。
事實上,腦力激盪的確是一套實用的問題解決技法,它能找出更多可能性與新見解,是豐富團隊總體創造力的討論技術。只是在進行時,往往因為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而導致成效不彰。綜合推動組織創新的經驗,觀察主要原因可能有兩點:
首先,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點,可能是我們(尤其是會議主持人)常在腦力激盪的討論過程中,不自覺的就對他人所提的創意點子作了評價。不論在口語表達或是肢體語言上,有時不經意地顯露了對某些意見的喜好,因而忽略了極其重要的原則:「不對點子作出評論。」
比如說,我常看到許多主管為了表示對動腦會議的支持與重視,親自擔任會議主持人並使用腦力激盪原則進行引導。這原本是好事一件,但有些主管只記得克制自己避免批評想法的衝動,卻又忘了其實也「不要隨意讚美」的評論原則。
心理學上有一種「模仿效應」,說明人們會優先考量他人所發表的言論,隨後傾向提出和眾人類似的意見。
因此,一旦主管讚賞了某個點子後(不管是故意還是無意),與會者容易揣測上意,整個創意發想的走向就會偏向某一觀點,討論也可能只剩下一種聲音,自然也聽不到自由奔放的點子了。
第二點,在進行腦力激盪時為了確保大家能有提出點子的機會,因此常常採取輪流發言的討論機制。
然而,並非每個人的靈感都能因為此種方式而能源源不絕的湧出,或許會需要一點時間醞釀,才能暢所欲言。
同時,輪流發言的壓力極大,外向的人總是會比內向的人更具有發言的優勢,也妨礙了創意想法的產生與流動。因此,實務上來看,一開始就採輪流發言的方式,並不是一個適當的討論機制。
綜合上述,團隊中若想採用腦力激盪進行創意發想,或許有兩點建議可以提供參考:
- 請主管避免在會議中發言表態!
如果可以,連參與會議都不需要。若要表達對團隊進行動腦會議的支持,請團隊成員喝個下午茶,幫與會者找個舒適的開會場地,避免遭受其它工作上的干擾,確保成員們能自在地分享想法。若仍想參與會議表示支持,就以多提問的方式進行,最後才作總結,比較有機會聽到多元意見。 - 不要急著讓成員輪流發表意見!
讓團隊成員在發言前,可先採用*腦力寫作(brainwriting),讓與會者先在紙上寫出自己的想法,再拿別人寫過的紙上創意接力補充或聯想,讓眾人都能體驗一輪想法的「創意接龍」後,才讓大家輪流發言。通常這時候所產出的創意構想不僅數量眾多,品質也常具一定水準。
很多時候,當我們臨危受命要以創意構想解決某些難題,當下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召開腦力激盪會議。事實上,討論的過程中若沒有一些安排與提醒,與會者所面臨的壓力其實是相當巨大的,也容易讓成員們在分享想法時感到恐懼,抑制了寶貴的想法或靈感。
因此,當團隊在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時,如果能多注意上述兩點,有助於成員共同探索足夠多的點子,較為流暢地進入擴散性的思考,對組織形成創新氛圍也更有助益。
*腦力寫作(brainwriting)也稱「6-3-5法」:指6名成員一同討論,每人寫下3個想法。寫完後,把自己的點子傳給身旁成員加以補充。以此傳遞創意共進行5次,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補充改善另外5個人的想法。之後,所有人聚在一起討論,評估大家提出的想法。
💡 關於領導管理│我的心得筆記:http://twhrmgr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766600
✅部落格提供教學與寫作所提思考工具,請點此處,均可免費下載!
http://twhrmgr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899458
關於Askats與人資主管UP學】https://goo.gl/UpmJGh
歡迎加入【人資主管UP學】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skats/ (按讚並追踨最新文章) ,就可以收到職場中實用的學習觀念與經驗,讓我們一同有技巧的作出改變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