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注圈 影響圈.jpg

影響力教練:Askats

本篇為經理人月刊專欄文章:關注圈 vs 影響圈,聚焦在哪一個、決定你的成就!(供社群分享連結,全文刊載僅授權經理人月刊平台)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columns/view/57832

「現在景氣很不好,業績真的很難作!」、「任務太多,同事總是不配合工作,實在很麻煩。」、「對於生活不知如何進展,只能原地踏步,面對未來又沒有方向…」

不知道你是否常聽到以上這些話?又或者,你自己也常不自覺地抱怨這些狀況呢?

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渴望成功達到自己的目標,但現實中難免會碰到許多問題,讓我們不斷地產生迷茫和無奈,連帶地產生消極、焦慮的情緒。

而這些負面情緒,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「無從選擇」的心理錯覺,認為一切狀況都是由於「環境」、「命運」、「背景」所造成的宿命論,而忽略了個人可以選擇控制與改善的事情上。

那麼,在遇到困境時,有沒有什麼樣的思考工具能讓我們擺脫負面情緒之苦,面對抱怨與困難能快速調適,專注在自己能改善的部份呢?

關於這點,我想與你分享兩個心理原則,第一個是斯多噶學派(Stoicism)的「控制二分法」,第二個則是史蒂芬‧柯維(Stephen Covey)的「關注圈/影響圈」。


斯多噶學派的「控制二分法」
斯多噶學派(Stoicism)是兩千多年前從希臘傳進羅馬的一個哲學學派,斯多噶哲學主張人們應該具有理智、堅忍不拔與追求內心寧靜,不輕易為恐懼、憂慮、悲傷等負面情緒所動。一個斯多噶派的信徒(Stoic)懂得如何善用悲觀的力量,凡事首先設想最壞的結果,讓命運無常這件事降低對自己的心理傷害。

斯多噶哲學不一定為人所熟悉,不過如果提起「哲學家皇帝」馬可.奧理略(Marcus Aurelius)或許就為大多數人所知曉。他被譽為古羅馬黃金時代的五賢帝之一,深受斯多噶哲學的啟發,執掌大權數十年卻沒有被權力所迷惑,還寫下了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札記,原書名是《我與自己的對話》,後人則改為《沉思錄》,這本書被視為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作品。

奧理略在《沉思錄》一書中曾主張「你所掌握的就是你所能控制的」的觀念,或許是斯多噶哲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思維,也就是將面對的事物區分為「你所能控制的」與「你無法控制的」二分原則,面對挫折才能取得內心的自在與平靜。

比如說,你在職涯規劃上,一直希望得到主管的肯定,能為你加薪、升職,但坦白說這並不是一件你可以完全掌握與決定的事情,有可能你努力了很久,還是因為其它不可控的因素而與升官發財擦身而過。這時候若將注意力放在這些不可控的因素上,我們就容易感到煩惱、沮喪與不安。

因此,斯多噶哲學教我們可以將面對的困境作個二分法的分析,一邊寫下個人可以控制的事情,例如設定的目標與價值觀、面對事物的內在情緒與態度、投入精神與注意力的方式…等;另一邊則寫下個人無法控制的事情,例如經濟景氣、公司營運、組織管理…等。

當你盡力作到自己能作到的事,專心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,即便後來發現了努力無效,你也能處之泰然,因為在過程中你已經實現了個人的內在目標,免去不必要的焦慮與煩惱。

柯維的關注圈/影響圈
《與成功有約》一書的作者史蒂芬‧柯維(Stephen Covey)也提出了與斯多噶哲學類似的主張:「關注圈 / 影響圈」的概念,提醒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理的事情。

柯維觀察人們遇到了挫折或苦難,常認為自己是因為「別無選擇」才導致陷入某種人生困境,但柯維認為怨天尤人、臣服於困難其實無助於現實,反而顯露了自己「消極被動」的心態。

因此,柯維認為高效能人士需要建立的第一個習慣就是「積極主動」(Be Proactive),要能主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當習慣了主動負責之後,即便遇上了各種不好的境遇,也能採取正面的作法,知道自己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。如何讓個人展現積極主動的態度呢?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投入注意力在「影響圈」中,而非「關注圈」。

「關注圈」是指個人關注事情所構成的範圍,比如國家經濟、新聞時事、個人健康、家庭關係、事業工作等等,這類事物通常超過個人能力範圍。消極被動的人,習慣專注於「關注圈」,將不如人意的結果推給外在環境的問題與狀況,導致不斷抱怨他人,持續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藉口。

相對地,「影響圈」指的是在「關注圈」內自己可以掌握的事,能夠讓事物發生改變的部份,比如自己的處事原則、努力程度、學歷技能等等。專注「影響圈」的人習慣投入於自我的成長,懂得從自身作起,不浪費時間與精力在「關注圈」上,他們將注意力放在努力擴大影響圈上。

因此,你可以參考「關注圈/影響圈」的圖,列出你現在的「關注圈」裡有哪些事項是你關心的,但有哪些事可能是你無能為力、無法改變的?再進一步的列出你的「影響圈」裡有哪些事是你能投入努力改變的。

當你試著投入在自己的「影響圈」,就會慢慢地將能改變的事加以撐開擴大,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,你的影響力也逐漸放大,許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物或許已有了轉機,因為「關注圈」內那些以前無法改變的事也慢慢縮小了。

面對人生的每個逆境,我們未必都能有答案,甚至習慣將精力集中在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上。

不過,從兩千多年前的斯多噶哲學至近代的商管書籍,都不斷提醒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或影響的部份,可見在紛擾變動的現今社會,這個思想原則仍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與啟發。

【關於Askats與人資主管UP學】https://goo.gl/UpmJGh
歡迎加入【人資主管UP學】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skats/ (按讚並追踨最新文章) ,就可以收到職場中實用的學習觀念與經驗,讓我們一同有技巧的作出改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kats影響力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