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0-05_215524.jpg

發表於 Cheers快樂工作人:〈練習1萬個小時卻沒有成功:不是你不努力,而是你少做一件「更重要的事」〉

文章作者:Askats.Yang
人資主管UP學部落格:http://twhrmgr.pixnet.net/blog
科技業HR主管,透過人資主管UP(Useful.實用. X Practice.實踐.=UP學,闡述職場實用觀念/經驗與可操作的學習方法論,寫給持續學習的夥伴們參考實踐,共同傳遞向上成長的正向力量!

1萬小時定律最早由麥爾坎.葛拉威爾在《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》(Outliers: The Story of Success)這本書所提出,並論述一萬個小時的努力練習可能比與生俱來的天份更重要!這個定律主要是提醒人們,如果想要成為傑出的專家,從平凡變成超凡,至少要花一萬個小時的反覆練習,假以時日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。

這樣的觀點激勵許多懷抱熱情與夢想的人,相信在不斷的努力與堅持之下,只要透過1萬小時的訓練就能成為專家。換句話說,是不是天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,在專業上所投入的練習量才是決定人們是否傑出的關鍵。

然而,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,安德斯‧艾瑞克森(Anders Ericsson)在《刻意練習》(Peak: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)這本書中表示,葛拉威爾引用他當年的研究發現(小提琴手傑出表現的原因),並提出1萬小時法則的說法,顯然是對研究主張有些誤解的。艾瑞克森認為:光有練習的「量」是不夠的,還必須兼具練習的「質」,才會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。

那麼練習的質量兼顧該如何作到呢?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在大量練習的過程中,確保能夠獲得有效的回饋。因此,努力尋求他人建議可以協助改進不足、俢正缺點,也有助自我肯定。例如,高水準的職業選手通常不會只有反覆的刻苦練習,在每一次練習結束之後,都會藉由教練的回饋指正,讓自己學習到如何在真實比賽中勝出的技巧,甚至突破自我。

我們不是職業選手,不需身處充滿比賽的競技場,讓自己在高壓下不斷地面對輸贏挑戰。不過,如果能在日常生活的學習都能獲得有效回饋,那麼也可以在全心投入某項領域的過程之中,同時讓自己邁向卓越。

方法其實很簡單,找到一位你有興趣投入領域的行業專家,邀請這位專家作為你的良師,並且在練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出以下問題,尋求良師的建議與回饋:

我在XXX的部份,要怎麼做才能夠作得更好?

XXX可以是所設定的目標,在練習過後,請教良師這個問題,然後專注的改進缺失,再次投入練習。練習過程中反覆的獲取建議與採取改善行動,能夠讓我們的表現有所成長,不再停滯不前。

有句話說得很好: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裡作錯,你怎麼知道自己哪裡做對?」

1萬小時法則鼓勵人們只要持續努力練習,熟能生巧,就可以在某項領域中達到一定成就。雖然相關研究已經認同大量練習的重要性,不過如果在過程中沒有獲得回饋,其實仍是無法達到頂尖水準。也就是說,長時間的勤奮刻苦不見得使我們更優秀,這並不是因為不努力,而是沒有在正確的方向上投入精神與資源,而有效的回饋可以讓我們有所調整,讓這1萬小時更具威力,更容易在對的方向上達成所設定的人生目標。

【關於Askats與人資主管UP學】https://goo.gl/UpmJGh
歡迎加入【人資主管UP學】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skats/(按讚並追踨最新文章) ,就可以收到職場中實用的學習觀念與經驗,讓我們一同有技巧的作出改變。

 

如果您也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忙點選「讚」!若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也歡迎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!當然,也可以留言或私訊給我建議,也希望得到您的回饋,讓我在寫作這件事上愈作愈好,謝謝!

如果您願意,歡迎使用「街口支付」小額贊助作者,打賞給予鼓勵!
https://goo.gl/a7MRZ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kats影響力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