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累積人脈-建議鎖定結交這 3 種人.jpg

影響力教練:Askats

本篇為經理人月刊專欄文章:別隨便說要累積人脈!一人只能維持 150 個朋友,建議鎖定結交這 3 種人(供社群分享連結,全文刊載僅授權經理人月刊平台)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columns/view/57807

在一次職涯講座的Q&A時間,有個年輕人詢問「我該如何累積職場人脈?」,

我好奇地想了解年輕人想建立人脈的用意。年輕人說許多商業書籍都會提到人脈的重要性,因此若在職場上想成功,一定要搭建自己的人脈網絡,但他不知道該從何下手,希望我能給一些建議。

說實在的,我並不是什麼經營人脈的專家,要談如何累積「成功」的人脈,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好答案。但我回答年輕人,如果是談怎麼建立關係緊密的人際連結,我最近倒有一些想法與感受,你願意聽聽看嗎?年輕人帶著疑惑的眼神地點點頭,記得那時我分享了三點看法,現在也分享給讀者:

一、不要盲目結交人脈,你的認知能力有限,應專注在某些關係上。
人脈是不是要愈多愈好呢?這點或許每個人看法不同,不過有個數字:150,倒是值得參考的。

這是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·鄧巴(Robin Dunbar)提出來的,所以這個數也被人們稱為「鄧巴數」。

鄧巴主張,人們的大腦認知能力有限,其實負擔不了過多頻繁與廣泛的社交人脈。他認為人們朋友圈的數字並不是愈大愈好,一個人能夠維持穩定的社會關係,例如你的親朋好友,數量大約就是150人左右。

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手機與電子郵件的通訊錄,甚至是你社交網站的好友數量,即便已經超過千筆。

但你真正能抽出時間維繫關係,跟你說得上是緊密聯絡的朋友數量,是不是也就是那150位上下?而這150位的社交規模其實也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你的生活與行為。

因此,你決定將注意力放在哪些人際關係上是很重要的。因為人們的精力有限,很難投入心力維持超過150人的數量。

二、如果你想進步,弱連接比強連接能帶來更多機會!
弱連接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·格拉諾維特(Mark Granovetter)於1974年提出,所謂的弱連接(Weak Ties)指的是與我們不熟或者是好久不見的朋友,而強連接(Strong Ties)則是和我們比較親近的家人、朋友與公司來往同事,這類關係穩定也較可靠。

格拉諾維特透過小鎮居民如何找工作來探討社會網路,他發現在找工作上,「強連接」的這群朋友反倒沒有那些「弱連接」的關係更能夠發揮作用,因此主張在工作與事業方面,「弱連接」帶來的機會其實要比「強連接」高的多。

其實這並不難理解,「強連接」的關係因為背景、生活與環境通常與我們較相近,並不一定能帶來新出口,幫你得到更多不同的機會。熟悉的人脈不是不幫你,而是大家有的資源都差不多,彼此之間不容易傳播新訊息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你期望在生活與工作能有所進步,比較有效的方式是結交與你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,替自己創造新的人際關係,會讓你產生新的思考與見解。

三、追求多元的人際關係組合,別忘了從身旁最親近的人開始。
有次讀了由哈佛教授米希爾・德賽(Mihir Desai)所著的《金融的智慧》,原本以為談的是金融工具與制度,沒想到德賽其實要說的是金融帶給人生的啟發。比方說,金融談的是規避風險觀念,其實也能應用在人生的人際關係配置上。

像是用來衡量金融資產間的關聯性所使用的β值:高β值資產價值常與大盤走勢緊密貼合,而低β值資產的走勢則相反,相對大盤波動較小,視為投資組合中的避險工具。

金融組合理論帶給人際關係組合的啟示是什麼呢?首先,你可以試著區分身旁相關β值的人際資產。比如說,高β值資產的人脈與你志同道合,這些關係與你有著共同目的與利益。而低β值資產的人脈,則是不論你的人生起伏,都是堅定不移的關係。最後,則是負β值資產的人脈,你一帆風順時並不在身旁,但你身處逆境時卻一定守護著你。

在投資界人人都希望找到負β值資產,在人際關係中,我們也同樣希望擁有負β值人脈,而其實那就是我們的家人、父母、兒女!你是否合理地分配你的β值人脈資產?或是不小心輕忽了負β值人脈的重要性?

如何在職場上建立有效人脈已有許多論述,我只是想提醒避免急著結交人脈,應該將有限的注意力放在維持核心的社會關係,也別忘了「強連接」雖然可靠,但「弱連接」會帶來更多機會,最後則是要問問自己關係資產配置的對不對。我們才得以在各種人際關係組合中,正確的分配精神與時間,獲得更為充實的人生。

🎉歡迎分享【人資主管UP學】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skats/ (按讚並追踨最新文章) ,就可以收到職場中實用的學習觀念與經驗,讓我們一同有技巧的作出改變,升級自己的影響力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kats影響力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